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既要重视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更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当前与长远,义与利的重要关系。社会责任感培养指明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创新创业教育拓展了社会责任感的实践路径。二者相互助力,相互支撑,互为补充,互为依靠,共同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责任感培养;时代新人
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广义的创新”和“广义的创业”两个概念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概念。“广义的创新”不只是一种经济行为,在本质上是现实的人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广义的创业”不只是建立新企业,兼有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创新创业就是要利用各种资源创造价值,这个价值不只是经济价值,还包括社会价值,非经济领域的创业更是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创新与创业是双生关系,在“创新”的后面加上“创业”,实质是内在规定了创新的应用属性,是指向创业的创新,重在应用的创新,促进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商业化。在“创业”的前面加上“创新”二字,实质是全面统领了创业的方向,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是机会型创业,高增长的创业,提高了创业的层次和水平。“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教育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的战略旗帜下实现了高度统一。既彰显了国家战略,又表达了社会需求;既突出了本质规定,又明确了价值取向,成为新时期科学引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的全新教育理念和模式。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深入关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和弄潮儿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从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到社会责任感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是创业教育与一般教育的重要区别。一般的教育要培养合格建设者,创业教育要超越合格,赋予其开创性;一般的教育要满足社会需要,要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创业教育则要引领社会需要,引导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方向。对此,鲁洁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的本质在于超越的观点,实现了教育哲学观从适应论到超越论的根本转变。他指出:“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它的超越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出能改造现存世界的人,也即具有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能超越现实世界、现实社会的人。赋予人以人所独具的实践本质,这是教育的基本功能。”按照鲁洁教授的论证,教育的超越性至少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教育的职能不在于单纯地传授人类已有的、历史上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不是把已有的东西复制给年轻一代,并使他们适应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用来描述现代教育本质的词汇不是“接受”和“适应”,而是“创造”和“超越”。二是教育在赋予人以现实规定性的同时,否定这种规定性,超越这种规定性。要想不让教育的现实规定性成为束缚人发展的消极因素,就只有超越这种规定性。超越的途径就是培养出能够改造世界、改造现存社会的人,以此来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具体来说,在新时代,创业教育的超越性就是要超越个体,面向社会,实现从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到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拓展与深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中央3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他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责任感与责任意识有所区别,责任感是人的道德情感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是一种情感体验,责任意识是一种事先的主观自觉,更多的是一种意识状态和活动;责任感侧重于与责任承担和行为后果相关的情感成分,而责任意识较少含有情感、动机、意志、信念和价值观等成分。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的责任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责任,包括对人类、对国家和对家庭的责任;另一种是自我责任,是个人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所承担的职责与使命。自我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前提,社会责任感是自我责任感的基础。一个人既不能对自我不负责任,也不能只对自我负责任,对自身之外的他人、集体、社会漠不关心,个人只有积极融入社会,才会与社会齐发展共进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中指出的:“‘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通过正确引领一代青年的创新创业行为,为个体创业行为注入社会责任感,使创新创业的价值取向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相适应。不只是要解决物质生活的需要,还要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要解决生产力落后的问题,还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通过创新创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
二、社会责任感明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
高校对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引导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也存在比较明显的薄弱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强调创新创业的经济价值,忽视精神价值的引领。共同的价值目标是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有效保障,忽视共同价值观对创新创业的精神引领,就会与国家创新创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背道而驰。当前,双创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例如,个人很少关心社会整体利益,不能主动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个人财富成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忽视了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二是过度强调个人发展价值,忽视社会责任价值的引领。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上,过于注重自我价值,忽略了社会价值。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目标的达成而言,并未关注超越个体就业等现实之外的崇高目标的培育,缺少关注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双创教育出现社会价值观的空场,导致个别大学生创业发展背离社会主流发展方向。三是过度强调知识技能的作用,忽视价值选择的引领。创业大学生的理想大都局限在物质化、实用化的个人利益追求中,没有将创业与宏大的理想愿景联系起来,即创造最大社会价值并回馈社会。高校如果不能培养出具有批判性鉴别能力和智慧的人才,就会使选择主体无法发展自己稳定的价值甄别力,也就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理解和价值行为,使大学生出现学习课程的需求被动化、参加教育活动的动机功利化、接受教育影响的态度消极化。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价值引领。因为如果缺少价值引领就会迷失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去创办企业吗?创办企业就是创富吗?那么富起来之后又干什么呢?这就客观地提出了价值引领的问题。2017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同学们回信中谈到:“希望你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这就是当前最强有力的价值引领,内在地包含三个方面的责任。首先是扎根中国大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矢志奋斗,这是青年一代肩负的民族复兴的责任。自1840年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矢志奋斗,170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与实现这一目标的距离最为接近,这是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需要我们年青一代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最终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而继续奋斗。其次是艰苦奋斗,锤炼意志品质,增长智慧才干,这是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和科学要求,也是青年一代肩负的茁壮成长的责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青年一代必须在新的伟大长征路上不断锻造自己的意志,才能够具备战胜一切困难的能力,也才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温室里不会育出参天大树,只有主动经风雨见世面才能成就大才。再次是融入社会、融入时代、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这是一代青年肩负的社会责任。每一代青年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际遇,都要在自己的时代环境中建功立业。当代青年生正逢时,只要融入这个伟大的时代之中,在新时代的历史定位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不愧于时代的业绩。
三、创新创业教育拓展和深化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载体和途径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这种以创新为动力的时代特征必然对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念与模式产生深远影响,社会责任感培养唯有紧跟时代步伐,培养适合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服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创业教育需要从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高度进行改革创新。
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理念,是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时代内容和新的载体。首先,创新创业教育遵循了社会责任感培养立德树人的基本指导思想,表达了一种与时代精神相吻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理念,体现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具体要求。其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形成的勇于创新、诚实守信、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创业价值观正是新时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价值导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再次,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社会责任感培养,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功能。创新创业教育既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理念,又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实践教育,成为社会责任感培养新的载体。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社会责任感培养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首先,创新创业教育关心学生的实践体验,强调个体体验对于意识形成和能力培养的突出作用。通过各种实践,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提高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其次,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家重大关切相契合。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以创促就”发展的需要,为扩大就业,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动力源泉。再次,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高校要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改革原有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方法,实现从注重知识到注重素质和能力的转变,创新创业教育对开创性人才的培养恰恰适应了这种需要。
创新创业教育完善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传承和拓展作用。这种传承与拓展具体表现在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传承四个方面。在目标的传承和拓展方面,二者都是为了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国家需要服务。创新创业教育要使培养的人更具超越性,更具创造性和想象力、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在内容的传承和拓展方面,社会责任感培养为创新创业教育塑造良好的创业品质和人格提供了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利益,将社会责任感培养内容向提升学生生涯规划能力拓展。在方法的传承和拓展方面,社会责任感培养传承了宣传激励法、榜样示范法等,同时,又拓展了实践体验,采用探讨互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体验和引导。在手段的传承和拓展方面,二者都突出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与互动,都是通过实践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重视实践,还要切实建立起“实践导向”的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