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衢州学院创业学院一名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如何将所学与所用,个人创业与反哺教科研结合起来,85后青年教师吕盛走出了一条真实的创业成果服务社会、反哺学校之路。
开车出行,我们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交通信号灯时间固定,无法做到根据路面实况调整通行的时间,路口通行效率低。平峰期路口绿灯“空放”,高峰期路口拥堵,红绿灯很“呆板”,严重浪费社会资源,与政府提倡的“碳中和”严重不符。吕盛老师的创业团队以毫米波相控阵雷达为基础,开发了AI智能雷达交通信控系统,实现了对交通信号灯的“智能化”、“数字化”升级,让信号灯变聪明起来,交通信号灯由原来每天变化4次提高到4000多次,颠覆了传统信号灯的工作模式,在城市智慧交通治理领域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市内东迹大道、白云大道及过桥延伸路段等多个路口落地实施,以东迹大道-车管所路口为例,作为跨区连接重要枢纽之一,拥堵现象尤为显著,使用该系统后路口早晚高峰“空放”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其中东西左转方向的效果改善最为明显,早晚高峰空放时间分别下降58.7%和47.2%,基本消除了空放现象,实现了“按需放行”。经计算,以300个路口为例,系统每年可实现降低碳排放5万吨,节约燃油2500万升,经济价值超3亿元。
2021年,吕盛组建的浙江安沿科技有限公司,带着自己研发的技术通过了衢州才创园人才项目评审,并荣获了衢州市政府特别奖。创立不到2年时间,企业已经带动近30人就业,实现了年合同金额近1500万的业绩,人均创收约50万元。今年,吕盛还被评为了衢州市“产业兴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AI智能雷达交通信控系统也作为衢州市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公安大脑”建设交警专场应用发布会重点项目对社会发布,“欢迎进入AI智能雷达信控区域”、“建议绿波速度”的字样已出现在衢州大大小小红绿灯路口,目前也逐渐周边城市、四省边际城市延伸。7月,吕盛团队被杭州市交警邀请支援2023年亚运会道路畅通保障建设工作,保障工作目前正紧锣密鼓进行中。
创业成功,吕盛从未忘记自己“衢院人”的身份,作为衢州市高新技术、数字经济高地衢时代创新大厦党支部书记,吕盛积极为我校专业建设、学科发展以及学生留衢就业等工作出谋划策、尽力尽为。他积极与机械工程学院、创业学院共建横向项目,在智慧交通、智慧园林等领域共同开展科研项目3个,提供科研经费超过60万元。其中与机械工程学院李欣博士共同开展的“高速-地方车流智能协同平台”项目,是浙江省公安厅的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底层数据协议的对接,下一步将进行车流数据分析工作,预计项目完成后,将有效提升高速路进出口段的行车效率,为社会节能减排。
2021年10月,他多次主动与我校学生处对接,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参观、学生访谈等方式促进我校毕业生与衢时代创新大厦中铁五院、华夏航空等杰出企业的相互了解。近两年来,吸引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商学院的多名优秀毕业生在衢时代创新大厦内企业工作,促进了我校毕业生留衢工作的开展。
创业创新,薪火相传,吕盛将继续发挥“衢院人”的能量,为社会、学校贡献自己更大的能量。(创业学院)
链接:AI智能雷达信控系统实时对路口采集的排队车辆方阵长度、位置、瞬时速度、断面流量及流速等数据进行实时运算与精准分析,预判方阵到达路口所需时间及通过时长,向信号机下发指令,动态调整信号配时周期或绿信比,从而实现不同时段的信号跟随车流强弱实时自适应变化。